日本果子制作配方和教程
和果子是常见的日式茶点。尝过的人都知道,和果子的味道大多朴实清甜,没有复杂的调味和层次感,也不能给人以西式点心那般奶香脂浓的满足感。
但是和果子却以简单的原料与味道让日本人喜爱至今,甚至名扬海外。一个主要原因是从那一颗小小的和果子中所映射出的日式美学,令人不禁沉醉于看似单调实则广袤的“宇宙”里。
这样神秘的和果子其实并不“高贵”,原料与做法的简单,令它成为日本寻常人家就能轻松制作的家常点心。
所以,不必执着于高级和果子店,日本料理人泽田理绘为你介绍 4 款她最喜欢的和果子。
桃山
桃山是一款日本传统和果子,属于半生果子。因其外观略显豪华,被认为能体现安土桃山时代的意趣,因而得名“桃山”。
白豆沙(含糖)……400 克
熟蛋黄……2 个
糯米粉……10 克
低筋面粉……10 克
生鸡蛋……1 个
寒梅粉……适量
①烤箱预热到 200℃,生鸡蛋打成蛋液待用。
②将白豆沙与 1 个熟蛋黄和糯米粉一起放入小锅中,开小火,持续搅拌均匀,注意不要糊底。
③待混合物较为干燥时离火,将其中约 3/5 的面团作为皮,余下 2/5 作为馅。
④将皮用面团里加入 1 个熟蛋黄、低筋面粉和适量寒梅粉,搅拌均匀;馅料用的面团静置待用。
⑤将皮用与馅用的两块面团各切分成 8 等份,然后将成揉成面球,压扁,包入馅,封口,再次揉圆,并略微压扁,至厚度约 1.5 厘米。可用月饼模具等在朝上的一面压花。
⑥在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蛋液,放入烤箱中,烘烤约 8 分钟,至表皮上色即可。
tips:这款和果子放入冰箱冷藏后更好吃。
芋金锷
金锷是日本传统和果子,据传这款和果子最初为扁平圆饼状,因形似刀锷而得名。不过,如今常见的金锷大多为四角形。
红薯……200 克
紫薯……200 克
低筋面粉……20 克
糯米粉……40 克
①将红薯和紫薯煮熟后捣成泥。
②在红薯泥和紫薯泥中分别加入 15 克糯米粉,开中火搅拌,注意不要糊底。搅拌均匀后离火冷却,分别放入平盘铺平,再移入冰箱冷冻约 20 分钟。
③将冷却凝固的两种薯泥分别切成 8 等份。
④将低筋面粉和剩余的糯米粉加少许水混合成面糊,然后将薯泥块裹上一层面糊,放入平底锅中用小火煎至表面金黄即可。
练切
练切是一款经典的日本生果子,可以根据四季风物做出多种颜色与造型的变化。
原料虽然以简单的白豆沙、糯米粉、砂糖为主,但外观上的美感却能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,因此成为日本人非常喜爱的和果子之一。
白豆沙(含糖)……120 克
红豆沙(含糖)……100 克
糯米粉……16 克
抹茶粉/ 紫薯粉(上色用)……适量
红枣/ 栗子……适量
①取两只小锅,在白豆沙和红豆沙中各加入 8 克糯米粉,中火加热,搅拌均匀(注意不要糊底)后离火冷却。
②将煮好的白豆沙和红豆沙各分成 4 等份,将其中两份白豆沙混入抹茶粉或紫薯粉(也可用其他颜色的食用色素)进行上色。
③以白豆沙为皮,红豆沙为馅,将白豆沙皮压成小饼,包入红豆馅,封口后塑成喜欢的形状即可(也可按个人喜好,在馅料中包入红枣或栗子)。
羊羹
日本传统和果子“羊羹”的名字取自汉语,但语义却与“羊肉制成的羹”不同。和果子中的羊羹与“羊”无关,指的是用红豆沙和寒天制成的甜味点心。寒天也可以用吉利丁替代。
红豆……120 克
红糖……120 克
盐……适量
水……1 升
吉利丁……15 克
白砂糖……适量
盐渍樱花……3 朵
熟栗子(切片)……3 个
水……420 毫升
准备器具:
6 个布丁杯(容量为150 毫升以上)
①煮红豆沙(颗粒状):将红豆倒入锅中,加入约 600 毫升的水,中火煮约30 分钟,待红豆颜色变淡,将水倒出,重新倒入没过红豆的水,继续大火煮至红豆开裂,转为小火,煮 20~30 分钟,待红豆全部裂开,再小火煮 20~30 分钟,将多余水分倒出,加入红糖和盐,和煮烂的红豆一起搅拌均匀(不用单独加水,利用红豆里的剩余水分即可),关火待用。
②将盐渍樱花用白开水泡开;取 10 克吉利丁,用少量温水泡开。
③将红豆沙与 300 毫升的水混合,加盐煮开。
④在红豆沙水中加入泡开的吉利丁,搅拌均匀,倒入事先准备好的 6 个布丁杯中,放入冰箱冷藏 0.5~1 小时,至液体完全凝固。
⑤制作樱花果冻液:将浸泡樱花的水更换一次,把花朵洗净;取 5 克吉利丁、适量白砂糖放入120 毫升水中混合泡开。
⑥取出冷藏的羊羹,倒入吉利丁液,在上面分别放上樱花或栗子片,重新放入冰箱,冷藏至表层果冻液凝固即可取出食用。
重庆百瑞斯特咖啡西点调酒培训学院
零基础可入学
有基础可提升
毕业后可考证
咖啡专业班
西点专业班
近期开班时间
2019年12月
12月2号、12月9号、12月16号、12月23号、12月30号
课程咨询电话:023—63829990
(若无特别注明,
重庆百瑞斯特西点师烘焙培训学校
文章皆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)
原文链接: http://www.bairuisita.net/xxzs/12132.html